飞书上周发布会,只字未提 AI,让我有些意外。比如 AI 跟飞书套件的联动,飞书妙记的一键总结、或者类似 notion AI 的文档编写建议,一概没有。会是有什么原因?几个猜测:
不符合产品宣传定位;
跟中美竞争有关,有意不发布、隐藏实力;
来不及,技术还没跟上;
作为“先进组织”的 slogan 和产品定位,加上 AI 的热度势头,即使发布一些简单产品,也足以获得不少好感。所以不可能是产品定位原因。
而去年,美国政府已经限制了高端 GPU 的出口,最近中美竞争波及 TikTok,如果字节再在 AI 上有大迈步的动作,恐怕有进一步影响。又或者不想喂数据给 OpenAI,涉及很多企业核心机密,这方面可能有所考虑。
但更可能的原因,我认为应该还是来不及。OpenAI 之前是作为非盈利组织存在,直到最近两年微软注资才开始商业化。但整体的组织方式,出发点都是纯粹研究好这项技术,而不是非得要有什么落地。这在 OKR 考核、要求短时间出业绩背景下的字节,固然很难诞生。即使是飞书妙记会议总结这种那么接近自然语言理解的场景,也一定会加上类似“帮助 bd 多少企业版客户”的商业化指标,没往模型那块去想,这是落地性太强所导致的负面作用。
但我认为字节还是很有机会跟上的,因为大模型的核心是训练数据量,并且是清洗后的数据量。GPT-2 稍微展露头脚,就是训练数据量的提升导致的质变,而近几个月的 3、3.5 到 4,同样是训练数据量的量级提升。字节的推荐引擎(头条+抖音),拥有不输的数据量和经验,全球最大的内容审核团队也能为之所用,而工程能力更加是不差。更大的影响因素,可能是决心和商业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