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轮·Day3:《陈寔遗布》

从小学到初中,家长自助辅导实战-文言文适风2023-4-19 13:29

第一步:朗读《陈寔遗布

🎧跟着我的朗读视频大声朗读。

👉《陈寔遗布》视频朗读【点击观看】

【原文】

  1. 陈寔,字仲弓,为太丘长。

  2. 有人伏梁上,寔见,呼其子训之曰: “夫不喜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梁上君子是矣。 ”

  3. 俄闻自投地,伏罪。

  4. 寔曰: “观君形状非恶人,应由贫困。 ”

  5. 乃遗布二端,令改过之,后更无盗。

第二步:粗略翻译,大意正确即可。

【译文】

  1. 陈寔,字仲弓,为太丘县令。

  2. 一天,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,陈寔见到后,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,教训说:“不好的人,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,乃是习惯所养成的,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。”

  3. 一会儿,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,跪在地上认罪。

  4. 陈寔说:“从你的外貌上看,您并不是恶人,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。”

  5. 于是,赠给他两匹布,教他一定要改正。此后,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。

*家长对照译文,指导孩子粗略翻译原文。

第三步:积累4个重点词语。

不喜之人_________

②梁上君子矣_________

③乃布二端_________

④后无盗_________

*让孩子结合语境,比较准确地翻译出上面四个词的含义。

【答案】

 ①用在句首,引起议论        ②这样        

③赠送         ④再

第四步:翻译句子练习。

①俄闻自投地,伏罪。

②乃遗布二端,令改过之,后更无盗。

*让孩子结合语境,比较准确地翻译出上面两个句子。

【答案】

①一会儿(房梁上的小偷)自己跳下来,跪在地上 认罪。

②于是赠给他两匹布,教他一定要改正,此后,(这个人)再没有做过小偷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下面是知识拓展部分,孩子可能会问到你。

1.陈寔是谁?

陈寔shí(104—187),字仲躬。东汉时期官员、名士。任太丘长,故后世称其为“陈太丘”。

汉代的规定,一个县人口在万户以上的是大县,其长官称为“令”;在万户以下的小县,其长官为“长”。

2.关于称呼他人的官职

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,比称字更显尊重

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,人们称呼他王右军

王维曾任尚书右丞,世称王右丞

杜甫曾任左拾遗,故而被称为杜拾遗,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又被称为杜工部

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,被称为苏学士

3.关于“家训”

家训,别称家诫、家范、庭训,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,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、持家治业的教诲。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个人的教养、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。

《颜氏家训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,体系宏大的家训,也是一部学术著作。作者颜之推,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教育家。

4.常见的发语词——“夫”

  • 用在句首,引起议论,不译。

  • 使语气显得舒缓,不译。
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夫晋何厌之有?”

《兰亭集序》:“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”

5.关于“梁上君子”

【梁上君子】躲在梁上的君子。窃贼的代称。

6.“君子”一词的来历

天之子:天子

天子之子:王子

诸侯王之子:公子

大夫之子:君子

1.人数众多的君子和人数更多的平民相比,拥有好的教育条件。

2.素质高、学问好的“君子”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的代名词。

7.“遗”当“赠送”解释的时候读作:wèi

乃遗布二端,令改过之,后更无盗。

8.以布帛为货币

古代货币经济并不发达,尤其在农村地区,大量的交易是通过物物交换来完成的,布帛、粮谷等实物货币比钱币更方便易得。政府征收的赋税也大多数是实物(如粮食、布匹等),因此开支也不得不大量使用实物,西汉的官员俸禄即是以粮食单位的“石”来表示,如二千石、四百石等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词汇表】

1.训:教训。

2.夫fú:1.用在句首,引起议论,不译。

          ⒉用在句中,使语气显得舒缓,不译。

3.俄:1.片刻,一会儿。

        2.忽然。

4.形状:形相;外貌。

5.遗wèi:赠送。

6.端:布帛的长度单位。

*家长根据孩子学情,要求做相应量的笔记。